中国足彩网

图片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壮乡山村的“移山”故事

  • 发布时间:2020-08-04 10:53:00
  • 来源:新华网
【 字号大小:  】

????昏暗的隧道里,施工人员移动着白炽灯,在隧道一侧进行人行道建设的施工作业,机器声在隧道里回响。看到这样的场景,骑着电动车经过的壮族农民农世豪不由得想起过往。

  农世豪今年72岁,傍晚时分,他常会经过隧道到几公里外的小学接放学的孙子,几十年前铁器与石头的撞击声似乎还在耳边。“那时村里人起早贪黑,靠着蜡烛和煤油灯照明,一公分一公分地往前凿隧道。”农世豪说。

  农世豪所在的道念村立屯,是广西大石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天等县的一个小山村。立屯四面环山,形如漏斗,历史上曾与外界天然阻隔,屯内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修一条出山路是全屯100多户家庭的世代梦想。

  “过去吃‘望天水’,只能种点玉米,碰上旱涝,家家户户口粮都成问题。”农世豪说,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看病、孩子上学来回需要走几个小时山路,生活艰难。1973年,不愿苦熬的立屯人在时任立屯党支部书记赵德清的带领下,开始了“移山”征程。

  “党员冲在前面,村民齐心协力,男女分工配合,精壮劳力负责开凿打洞,妇女帮运石料。”在村民赵德备家,当年凿山时的铁锤、水壶等物件保留至今。谈及昔日场景,这位80岁的老党员仍很激动:“女儿赵爱先出生时,我正在凿山,听到消息时看到大家正赶进度、比先进,心里便定了‘爱先’这个名字。”

  洞里洞外,春去秋来,隧道在昼夜交替中不断向前延伸。1997年3月,在三代党支部书记带领下,一条历时24年艰苦开凿的长460米、高4.5米、宽4.5米的出山隧道全线贯通。24年间, 立屯人子承父业、弟接兄班,打钝2000多条钢钎,报废460多辆人力车,搬运石头10000余立方米。

  圆了出山梦,立屯人开始瞄向困扰村屯发展的另一座“大山”——缺少产业。村民们探索种植甘蔗、辣椒等,不少人还外出务工创业,屯里新房逐渐多了起来。“每年春节大家聚在一起,都会谈到屯里的新变化。”已经打拼成为包工头的村民赵荣谋说。

  “近些年,尤其是精准扶贫以来,立屯村容村貌变化更加明显,在政策支持下,屯里建起‘扶贫车间’,还着力打造特色水果、乡村旅游等产业,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增收。”道念村驻村第一书记农远招说,2017年道念村顺利脱贫,立屯也朝着乡村振兴的新目标迈进。

  如今,走进立屯,入屯隧道口的一副对联非常显眼——“廿年凿石穿山不信我村无出路,百户同心协力敢夸立屯有前途”。隧道口外,一个投资数千万元的游客中心已见雏形。“我们计划打造一个天梦景区,展示立屯精神,并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综合体等惠民产业项目。”参与游客中心建设的管理人员李春勇说。

  “在天等,全县像立屯这样的隧道还有60多条,县里把‘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立屯精神提升为‘天等不等天、苦干不苦熬’的天等精神,激励全县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5月,天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天等县县长麦成柱说,在天等精神鼓舞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山村旧貌换新颜。(新华社记者徐海涛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