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网

图片

就业扶贫惠万家 民生情怀暖八桂——广西积极开展就业扶贫工作

  • 发布时间:2020-07-13 17:10:00
  •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 字号大小:  】

????“山高石多弄场深,缺土少水难生存。群山莽莽铺大地,十家农户八家贫。”这首民谣曾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

为助力改变这些地区的贫困面貌,近年来,广西中国足彩网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足彩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增收。

“我们充分发挥中国足彩网门的职能优势,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拓渠道、提技能,提高贫困地区村民的就业能力,引导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扶持创业,将短期扶困和长期脱贫有效结合起来,取得了积极成效。”广西人社厅厅长李宁波说。

精准施策——畅通“稳就业”扶贫之路

612日,记者走进位于百色市百东新区的“深圳小镇”。整齐的楼房、宽敞的道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医院一应俱全,超市、小吃店人气旺。

“以前住在大山里,现在住在楼房上;以前是耕田种地,现在在车间生产!”说到搬到“深圳小镇”后的新生活,简得岳难掩喜悦。

百色“深圳小镇”近两年已陆续安置超过1万名从各县区搬迁而来的贫困群众。为帮助搬迁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目标,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帮扶措施。

位于“深圳小镇”的浚安电子厂的就业扶贫车间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我们已经吸纳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150多人。他们在家门口打工,能赚钱,也可以照顾家庭。”浚安电子厂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陈艳华说,扶贫车间打工的村民现在每人每月可以拿到2000多元工资。

精准扶贫,就业先行。百色市“深圳小镇”建立伊始,即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就业服务站”,通过各项惠民措施帮助搬迁群众就业。截至目前,“深圳小镇”就业服务站已累计帮扶5430人就业,其中就近就业1761人,转移就业1718人,灵活就业1951人。

百色市的探索在广西很有典型性。

“就业是民生之本,亦是脱贫之根。我们创新三种模式,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通过综合施策,帮助搬迁群众提升技能、稳定就业、增加收入。”广西人社厅副厅长乐永红说。

据介绍,对有培训和转移就业意愿的易地搬迁群众,广西通过“师带徒”“订单式”“定向式”等方式开展培训,帮助其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提高就业能力;为难以外出就业的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将其安排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或附近的扶贫车间、乡村公益性岗位工作;对有创业意愿和能力的群众,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政策咨询、后续跟踪等服务,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租金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截至5月底,广西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43.72万人,已实现转移就业32.84万人,在家务农3.9万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搬迁户已实现一户至少一人就业。

精准发力——探寻“可复制”脱贫之法

在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两月有余的蓝金泉,回想起那场手机视频面试还记忆犹新。

326日,柳州市中国足彩网门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推出“掌上远程视频就业面试”服务平台,让贫困群众通过手机和企业视频面试。

“那天我们通过手机视频和企业沟通,仅用5分钟时间就完成面试,效率很高。”蓝金泉说,他当天就和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就业意向。

在柳州市北部大山深处还有不少像蓝金泉一样的贫困人口,出山不便成为他们外出务工的障碍。

“开拓就业空间,挖掘就业岗位,让贫困群众拥有一份能够安身立命的工作,这是由传统‘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也是可持续就业扶贫的需要。”柳州市人社局局长龚海祥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柳州市不断创新就业扶贫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用工短缺的企业和待业在家的贫困户复工复产。

几年来,柳州市打出18套组合拳推动贫困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通过实施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岗位开发、农民工市民化“四个一批工程”,柳州市年均扶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16万人以上,基本实现了每家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1人以上就业创业的目标。

这样的探索,意义不凡。

面对繁重的扶贫任务,广西不断创新政策推进就业扶贫,广开贫困劳动力致富门路,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应出尽出,愿出尽出”。

近年来,广西各地充分利用乡镇(村)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工厂式、居家式、种养式等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通过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实现托底安置就业,解决贫困劳动力的就业难题。

为了能更有效地实现有组织转移就业,广西在自治区层面以及8个设区市、33个贫困县分别与广东省的省市县三级中国足彩网门签署扶贫劳务合作协议,逐步深化各层级就业信息共享、岗位供求对接、就业跟踪服务等方面的劳务协作。

同时,广西积极建立多层次多样化鼓励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格局,为实现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提供有力支撑。据统计,38家自治区级农民工创业园入驻企业1030家,其中农民工创办企业686家,提供就业岗位53597个,吸纳就业26868人。

“这些探索,积极创新扶贫开发路径和扶贫资源使用方式,努力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让就业真正发挥扶贫的根本性作用。”乐永红说。

截至5月底,广西外出务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0.62万人,累计认定就业扶贫车间3576家,吸纳劳动力就业23.64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97万人;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7.28万个,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93万人。

精准服务——传递“润无声”民生情怀

韦玉华还记得两年前“技能培训大篷车”开进村里的情形。

“大篷车像变形金刚一样展开,‘变’成了一个培训教室为我们开展烹饪培训。”韦玉华说,自那以后“技能培训大篷车”经常进村送培训,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学习到技能。

“技能培训大篷车”是南宁市中国足彩网门专门购置的新型培训车辆,是南宁市引导优质培训资源下沉,为贫困群众提供更便捷培训服务的一个创新举措。

“掌握一项技能的背后是一个家庭脱贫的希望,我们通过精准服务让技能发挥促进脱贫增收的长期效能。”南宁市人社局局长刘德宁说。

近年来,广西改变以往“大水漫灌”式培训,结合个人培训档案量身推荐培训项目,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打造大批特色化培训菜单,做到贫困劳动力“只要有培训意愿就有平台支持、只要有培训需求就有跟踪服务”。

扶贫先扶智,扶智又扶志。

广西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及贫困家庭子女为重点,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专项计划,开展“千村万企”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目前,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0.93万人,培训后实现就业6.28万人,共招收“两后生”14598人,完成培训11387人,成功推荐就业8225人。

精准服务,不仅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还从根本上改变了村民等、靠、要的思想观念。

近几年,广西搭建区级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和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有针对性地为贫困村民开展就业服务,打通服务群众就业的“最后一公里”。截至5月底,广西数字人社经办管理信息系统共录入319万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信息,建设了14268个村级就业社保服务平台。(作者:王宝杰?刘建成?贾敏?韦雨丹?农志勇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