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彩网

图片

“党史故事大家讲”微党课主题活动作品展播(第3期)

  • 发布时间:2022-01-10 09:30:00
  •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字号大小:  】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应有的贡献,“广西人社”推出“党史故事大家讲”微党课主题活动作品展播专栏,持续推送“党史故事大家讲”微党课作品,欢迎大家观看。


展播作品:《八桂大地上那颗信仰的种子》

选送单位:自治区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广西智汇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党支部

讲述人:李晓晗



八桂大地上那颗信仰的种子

大家好,我是来自自治区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广西智汇佳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党支部的李晓晗。我的微党课题目是《八桂大地上那颗信仰的种子》。

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有滋有味的吃着沾墨的粽子,翻译出了第一本全中文的《共产党宣言》。说到这儿,我想,大家都已经猜出他是谁了?他,就是——陈望道。那他又是如何将那颗信仰的种子撒在我们八桂大地上的呢?

1935年9月,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被国民党查封,白色恐怖下,陈望道不得不暂时离开上海避避风头。因为特务盯他盯得特别紧,他想做点什么事情都非常困难。

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立师范专科学校陈此生教务长的来信,学校简称广西师专,是如今广西师范大学的前身。陈此生教务长问他是否要到广西来上课。当年的广西师专在校长、共产党员杨东莼的培育下,已建立起了艰苦朴素的学风和研学马列主义的传统。正困顿于时局的陈望道便欣然的接受了陈此生教务长的邀请,希望利用这一时期桂林的特殊环境,继续“宣扬真理、改革社会”。

赴任不久,陈望道便开设了《修辞学》和《中国文法》两门课程, 1935年10月,陈望道作为新教员代表,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做了一场主题为《怎样负起文化运动的责任》演讲,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以清亮的浙江口音,谈语言现象中存在的封建思想,抨击日常生活中宣扬封建道德的现象。

陈望道为了推广白话文,还在广西师专办了一份叫《月牙》的杂志,陈望道亲自为《月牙》提名并绘制封面图案,这本杂志最大的特色,就是紧密联系国内外形势,大胆讨论社会热点。一时间,校内政治空气、师生的抗日热情和文化艺术氛围都变得异常活跃。甚至在当时的广西文坛,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陈望道在桂林师专开展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活动为桂林,乃至广西的党建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1936年9月,曾担任《月牙》刊物编委的毕业生陶保桓、曾世钦回到桂林,重建了中共桂林党支部。后来,陶保桓还带领进步青年重建中共柳州党支部,创建中共融县党支部。这些党支部的成立,推动了广西后来的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斗争。

除了用出版刊物传播新文化、新思想,陈望道还积极扶植和倡导了“话剧”这一新文艺形式作为反封建的阵地。他发起成立了广西师专剧团,并举行了公演,演出轰动了整个桂林。

陈望道的到来,让新文化、新文学在桂林落地生根,由他主导的一系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活动引导许多进步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望道离开广西,继续投入到新的斗争中。回望陈望道在广西师专的历史足迹,他通过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改良社会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这颗种子播撒在八桂大地上。

如今,广西师范大学独特的红色校史已成为广西高校教书育人的宝贵资源,源源不断地引导着八桂大地上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传承望道精神,追望信仰之光。一起共建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

我的微党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附件: